第五章 觀世音菩薩廣說持誦大悲咒的無量功德


一、觀世音菩薩誓言護持誦持大悲咒者

二、觀世音菩薩說持誦大悲咒可滅一切罪業

三、持誦大悲咒能不受十五種惡死

四、持誦大悲咒能得十五種善生

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經文講述:

觀世音菩薩又對佛說:「世尊,如果一切眾生、天人有依法誦持大悲神咒的人,在面臨生命結束的時候,十方諸佛都會前來接引,接引到任何願意往生的清淨佛土去,不再受輪迴之苦。」

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

經文講述:

觀世音菩薩為了強調大悲神咒的無量功德,於是再向佛稟告說:「世尊,如果有眾生誦持大悲神咒,還會墮落到惡鬼、地獄、畜牲三惡道中,我誓不成佛;如果有誦持大悲神咒的眾生,未能往生諸佛所教化的清淨佛土,我誓不成佛;若有誦持大悲神咒的眾生,未能依經解義,精進修持,而得三昧無量辯才時,我誓不成佛;如果有眾生在現世生活中,誦持大悲神咒,其一切所求不能如願達成時,我所說的就不能稱為大悲心陀羅尼神咒。」這裡要特別注意經文後面這兩句:「惟除不善,除不至誠」,意思就是說,如果誦持大悲神咒時,要是心存妄念,或是一邊念大悲神咒,一邊又做些不正當的事,那念的再多,也是白費功夫,不會有任何好的靈驗效果。再就是誦持大悲神咒時,要真心誠意、態度恭謹,才會有真實的感應,如果只是隨口念念,有口無心,或者抱著試試有沒有靈驗的態度,那念得再多也是枉然,因為佛菩薩可以試驗眾生,眾生不可試驗菩薩,有句俗話說:「敬神如神在」,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誦持大悲神咒,一定要正心誠意,沒有任何私心妄念,才能感受到不可思議的靈驗果報。
這裡要說一下三昧的意思,在佛經上,三昧通常是指定、正受、調直定而言。
『定』就是心定於一而不動,《六祖壇經》上記有一段記述惠能大師到廣州法性寺去準備參修弘法的故事,當六祖到達的時候,正值印宗法師在講《涅槃經》,當時正好有一陣風把旗桿上懸掛著的幡吹動起來,有一位僧人看了就說是風吹動了旗幡,另一位僧人說不是風吹動的關係,是幡自己在動,兩個人爭執不下,六祖就上前向他們說:這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大家聽了這個陌生和尚的話,覺得非常驚訝,六祖所說的心動,就是這兩位僧人的修持尚未能到達一心不動的境界,所以才會為外境所影響,可見定就是對於外在事物的變化,不起任何偏執的意見,只在內心的平靜,不受外界干擾而生妄念。所謂一念不起,就是定。其次是『正受』,是指對所修持的佛法,要正確的認識,是正法,不是邪法。正法就是能度己度人的法,邪法是既不能度己,也不能度人的法。一切修行,不能使內心清淨,就不要去接受,所以正受就是經上所說的「正心行處,息慮凝心」的意思,正法也就是「眾善奉行」之法,簡稱善法。
至於『調直定』的意思,乃是心有散亂和不安的時候,要能自己克制,使心慢慢的平靜下來,經上說「調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謂之調直定。」可見調心是修行中最重要的功夫。調有調整之意,佛在六年苦行之後,覺得苦行仍不能澈悟生老病死的因緣,乃至尼連禪河洗滌,浴罷連上岸的氣力都快沒有了。當時的釋迦牟尼佛已是「身形消瘦,有如枯木」。這種苦行修持,六年不得解脫,至此佛乃知非道,覺得必須要調整一下修行的方法。在上岸以後,即選了一棵大畢波羅樹,以草為席,端坐思維,並坦然接受牧羊女難陀波羅(又譯蘇嘉塔)乳糜之供養,為此一事,而引起憍陳如五侍者等人的驚異,以為佛在修行上道心退轉,因而心懷不滿,不辭而去。但佛在樹下靜坐思維,終得正覺之道。這個故事,也可說是佛在修行上的一種調直之法,調心、調行只在於能因時、因地、因法而制宜。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相對的則是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乃是一切法的根本之道。
《智度論》說:「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人心善變,這也是修行人最大的難處,大家在此研習大悲心陀羅尼經,應該要從定心開始修學,很多得證佛果的人,都是把三昧看作是修習佛法最根本的修養之法,希望我們能共同勉勵,相互提醒。
能夠把三昧之法修習到一定程度,當然就能夠有無量的辯才,能清淨自在對眾講經說法。至於辯才乃是指說法時能夠圓融無礙,使聽的人能真正明白,這就是辯才無礙的道理。

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經文講述:

這幾句經文,也許是受古代社會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在佛教過去也有類似這種情形,我們可以從比丘和比丘尼具足戒的多寡,看出在修行上的分別,當然這種情形隨著時代的演進,兩性平權的結果,已經不太適合時宜。經文的意思是說:假設有的女人不願意生為女人身,要想轉為男子身,在真心誦持大悲神咒後,如果還不能由女轉男時,我誓不成佛。這裡要特別注意這個轉字,乃是指未來世而言,也就是指若有女人,於來世想要成為男人身者,只要今生真心誦持大悲神咒,於來世就能得遂所願。但是只要生了一點懷疑之心,那就不會實現所期待的願望。
可見任何心願,真心誠意、清淨無妄的誦持和修行,才是大悲神咒能夠靈驗的根本。

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污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經文講述:

經文是說:一切眾生如果有侵佔、毀壞常住(寺廟)的財物或者在廟裏白吃白住,這種罪過,就是在有千佛出世、充滿吉祥安樂的時代,也不會容許他在佛前懺悔,因為這種侵佔和毀損寺廟財物的重罪,是不會因懺悔而消滅。但是如能誠心持誦大悲神咒,就能立即除去這一切罪業。如果犯有侵佔寺廟飲食物料和財物的人,需要向十方諸佛懺悔謝罪,才能使罪業消除。而誠心持誦大悲神咒,十方諸佛就會來作證明,其一切罪業惡障,就能得到消除。
一個人如果犯了十惡,就是殺生、偷盜、淫邪、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嗔、癡,這十種罪過,或者犯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壞僧團的和諧和毀損佛像這五種大逆不道的罪行,或是犯了譭謗僧人、譭謗佛法、吃齋又破齋、守戒又破戒的罪業,或是犯了毀壞佛塔、毀壞佛寺、偷竊僧眾共有之物的罪行,或是污衊別人的清淨修行,像以上所說的種種惡業重罪,若能誠心持誦大悲神咒,都可以完全得到消除。
但是有一件事會影響大悲神咒的靈驗,什麼事呢?就是「於咒生疑」。這是持誦大悲咒或是任何信奉宗教的人最需要明瞭的問題,任何宗教第一個字都是信,信就會不疑。佛教說信、解、行、證,基督教說信、望、愛,甚至儒家也說人無信不立,這都在強調信的重要。我們信奉觀世音菩薩,就是誠心誠意的信,不能有一點懷疑。一有懷疑,什麼感應都不會有,持誦大悲咒更是如此。咒是一種心靈感應的力量,眾生有感,菩薩有應,不能有一點馬虎。前面我們研習時,觀世音菩薩告訴我們,持誦大悲咒要一日五遍,唸的時候要先持誦觀世音菩薩的佛號,唸完還要稱名阿彌陀佛的佛號,這些就是觀世音菩薩教給我們持誦大悲咒最有效的方法,是不能有任何懷疑的。而且持誦大悲咒,不能今天高興多唸幾遍,明天心情不好就少唸兩遍,這都不是正確的持誦法,正確的方法,就是要定時、定數的唸,這樣長久的唸下去,才能漸漸形成念力,有了真誠強大的念力,就自然會有很明顯的感應,這種感應就是觀世音菩薩給你的護持,一個真正念佛的人,一個真心持誦大悲咒的人,只要能持之以恆,那種內在神秘的感應必定會有,問題是很多人缺乏耐心,也缺少認真的態度,以為唸大悲咒,隨口唸唸就好,沒有那份虔誠怎會有那份靈驗呢?菩薩在虛空之中,雖然「千處有求千處應」,但是求的方法不對,求的真誠不夠,菩薩如何能感應到呢?同時唸誦咒語,一定要唸的清楚,不必唸得太快,咒語的聲音,就是一種信息,信息模糊,效果一定不好,就像使用手機一樣,如果通話的信號不好,雙方的意思都不會清楚。所以唸誦要清楚、態度要虔誠、一心一意按時持誦,是最要緊的事,但是這些效應的先決條件就是信。所謂信而不疑,才是真信,真信才能有感有應。觀世音菩薩在經上特別說:唸大悲咒時,只要生有一點懷疑,就算很小很輕的罪業,也不會消滅,何況重罪。不過佛法廣大,菩薩慈悲,只要眾生信心堅固,真心持誦大悲神咒,重罪雖然不能一時消除,但還是「猶能遠作菩提之因」,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因為有了現在真心持誦大悲神咒的緣,也會結下將來菩提的因,在未來的時空環境裏,因緣成熟自會結出菩提的佛果,於此可見持誦大悲咒的無量功德。
前面一段觀世音菩薩是在講人要是犯了各種罪行,只要能真心持誦大悲神咒,即可滅去一切罪業,即使重罪不能一時消除,如能常常持誦大悲神咒,也可為自己種下菩提的因子,等待機緣,即可消滅一切罪業,而得善果。

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一者,不令其飢餓困苦死;二者,不為枷禁杖楚死;三者,不為冤家讎對死;四者,不為軍陣相殺死;五者,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六者,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七者,不為水火焚漂死;八者,不為毒藥所中死;九者,不為蠱毒害死;十者,不為狂亂失念死;十一者,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十二者,不為惡人厭魅死;十三者,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十四者,不為惡病纏身死;十五者,不為非分自害死。

經文講述:

觀世音菩薩又對佛說:世尊,所有一切的人、天衆生,如果能真心持誦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就能得到十五種善生,不會受到十五種惡死。善生,就是能得到很好的人生,而惡死就是死得不好、死得意外、死時非常痛苦。這裡先不講善生,先來講惡死,這十五種惡死:

第一是「不令其飢餓困苦死」。
人生在世都盼望豐衣足食,不要過貧困的生活,但是飢餓困苦在不好的社會環境中,常常有很多人難以避免,而因飢餓困苦而死的人,必然會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煎熬,才會慢慢的往生,這一段時間的痛苦折磨,可以稱之為惡死,要免除這種痛苦的死,持誦大悲咒,就不會受到這種遭遇。
第二是「不為枷禁杖楚死」。
枷,就是枷鎖,古代的人犯了罪,總是會在頸子上套上一副枷鎖,杖就是木棍,是用來打犯人的用具,楚就是疼痛,試想一個頸子被套上刑具,又被棍子猛打到死,這種死當然非常痛苦。雖然這是過去刑責的情形,現代的社會很少再有,但是現在的人犯了罪還是要戴手銬腳鐐,過著牢獄的生活,還是很痛苦,常唸大悲咒的人,不會犯罪,自然也就不會受這種惡死了。
第三種惡死是「不為怨家讎對死」。
怨家就是因為待人處世態度不好,而使對方心存不滿,或者用不正當的手段,侵害了別人的財物、權益,而致彼此結怨,甚至互相仇視,慢慢產生怨恨,最後招致殘殺而死,這種因怨恨而死,當然是惡死。常唸大悲咒的人,心存善念,不會與人太過計較,就不會與人結怨生仇,當然就不會有這樣不幸的遭遇。
第四種惡死是「不為軍陣相殺死」。
軍陣就是兩軍作戰,為了勝負,常常會拼得你死我活,所以傷亡是難免的。觀世音菩薩為什麼會說,唸大悲神咒就可以不死呢?因為經常持誦大悲神咒,就能胸懷慈悲,減少暴戾之氣,你爭我奪的事,就不會發生,仗就打不起來,即使在打仗的時候,唸大悲神咒,也會使自己心神安定,不生恐懼,而避免傷亡,臨陣最忌慌亂,新兵就比老兵容易傷亡,原因就在一個慌亂、一個鎮定,大悲神咒有安心定神的功效,能夠在戰陣之中使人度過劫數。
第五種惡死是「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
虎狼是指兇殘的野獸而言。人為萬物之靈,照理說是不會受到野獸攻擊而致喪命的,但是被野獸咬死人的事,卻常常會發生,原因一個是自己不小心,另一個則是存心去傷害牠,野獸是沒有慈悲心的,一旦因飢餓尋找食物,只要牠力之所及,就會主動去掠殺弱小的動物,一般來說,大多數野獸很少去攻擊人,除非你去傷害牠,就像前幾天花蓮有位獵人,一生打獵,單是野豬,就獵過一百多頭,現在年紀老了,還要去狩獵,結果被野豬咬死了,照理說,這麼一位有打獵經驗的人,為什麼會死於野豬之口?除了自己大意,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因果關係,善泳者死於水,就是這種情形。而殺孽太重,則是凶死的主要業因,常唸大悲神咒,會使人保有慈悲之心,不去傷害生命,自己的生命就會得到保障。
第六個惡死是「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
蛇蠍這種動物,很多人都會看到就怕,也許因為牠有毒能傷害人,所以「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即使一條顏色鮮艷的蛇,也會令人心生恐懼,要形容一個心懷不善的漂亮女人,就會用「蛇蠍美人」這四個字來形容,可見人不僅要外型長得美好,心地更要有慈悲,常存善念,人會變得和藹可親,那才是真正的美,只有內在的美,才會使人依戀難忘,常唸大悲神咒,可以使人心懷慈悲,即使遇到蛇蠍,也不會輕易受到傷害,因為蛇蠍傷人,大多起因於人要招惹牠,沒有宿世的因果,很少人會被毒蛇咬死。
第七個惡死是「不為水火焚漂死」。
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裏,一個人被水溺死、被火燒死,都算不得善終。而善終就是指人在生命結束的時候,不會受到太多病痛的折磨。特別是死前受到很大的恐懼,在往生的路上就會惴惴不安,找不到光明的去處。常唸大悲神咒,在遇到危難時,可以使自己心神安定。記得我在越戰的時候,有次坐飛機到大勒去,途中遇到亂流,飛機震動得非常厲害,當時飛機只有我們三位顧問,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同事,雙手合十,口中唸唸有詞,態度顯得非常鎮定,等到飛機恢復正常以後,我就問他,剛才合著掌在唸什麼?他說,唸大悲咒,他是浙江人,口音很重,我一時未聽清楚,再問他一次,才聽清楚是大悲咒。當時我也不知道大悲咒是什麼?就很好奇的說:什麼是大悲咒?他說:我也不大清楚大悲咒的意思,是一位長輩教我在危險的時候,心裡害怕就唸大悲咒,唸唸就不害怕了。還說每天唸大悲咒,唸久了就會逢凶化吉、遇事吉祥。所以我剛才就唸大悲咒,你看我們不是平安的渡過危險了嗎?我當時聽了有點半信半疑,也不知道這種事是真是假,但是看到他每天早上都到院子裏那棵大樹下面,雙手合掌的唸大悲咒,一唸就是半小時,就覺得這個大悲咒一定有什麼神奇之處,只是後來事情繁忙,就沒有再加注意了。事隔多年,現在想起來真覺得當時錯過機緣,否則也不會拖到十幾年後才和大悲咒結緣。這雖然是一段題外話,但卻可體悟到大悲咒確實能給人帶來安定的力量,尤其在生死關頭,會唸大悲咒與不會唸大悲咒的人,在當時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會唸大悲咒,即使在水深火熱的環境裏,也能保有心頭的一點靈明,不會找不到去處,而不唸大悲咒的人,只有在恐懼不安中尋尋覓覓,生來死去,都是一片茫然。
第八是「不為毒藥所中死」。
吃了毒藥會被毒死,這是一般人都有的概念,如果毒藥毒不死人,那就不是毒藥了。問題是為什麼會有毒藥毒死人的事情發生?除了自己痛苦到要仰藥自盡之外,就是被人下毒致死,這兩種情形,嚴格的說都與自己的心性與態度有關。一個人要能自我修養,就不會面對艱難困苦而輕易的自尋死亡,而常常持誦大悲神咒,就能夠讓自己拔苦得樂,不會覺得人生了無生趣,再者能經常持誦大悲咒,必然心懐慈悲不會與人結怨,既無怨仇,別人何須要用毒藥加害?毒藥再毒,不毒為善之人;或許這正是持誦大悲咒能「不為毒藥所中死」道理。
第九是「不為蠱毒害死」。
蠱毒是以毒蟲煉毒,用以害人致命。《本草綱目》說:「造蠱者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取其存者為蠱。而蠱毒不一,皆是變亂元氣,為因飲食行之。」這種情形,過去在中國雲貴山區和馬來西亞以及越南、泰國等地,相傳都有人煉蠱作為報復別人的方法,這些人都是心存惡念,沒有慈悲,才會煉蠱傷人,念大悲神咒的人,不會做這種惡毒的事,而自己不去與人濫情結怨,別人也不會隨便用蠱來害你。
第十是「不為狂亂失念死」。
狂亂失念就是精神失常到瘋狂不能自主的程度。患有這種病的人,都是受到很大的刺激、長時間的恐懼不安所造成,經常持誦大悲神咒的人,心懷慈悲當然不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第十一是「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
登山攀崖,常常有山難的事情發生,而常唸大悲咒的人,就不會有這種不好的遭遇,因為唸大悲咒會使人趨吉避凶,即使不幸遇到天氣惡劣,或者山路險峻,也能化險為夷,這就是大悲咒的神奇之處。我自己就曾有過這種經驗,那是二十幾年前,我還在基金會擔任秘書長的時候,有次開車到台南玉井德蘭啟智中心去訪問,因為走錯了路,以致在山區裏繞來繞去直到夜色已深,仍然找不到出口,而山路崎嶇,心裡也越來越感不安,情急之下,就唸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和大悲咒,讓自己心情能平靜下來,念著念著,忽然看到前面有一點燈光,以為快到了,但是轉了幾個彎,燈光又不見了,眼前又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可是說來也很奇怪,原來的那份焦急和不安,已經早不復存在,而且相信走下去,很快就能到達德蘭。果然過了半個小時,真的就到了玉井,當時已是夜裡十二點多了。這件事給我一種感覺,人在徬徨不安的時候,念誦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和大悲咒,絕對會使人安定下來,有驚無險的度過難關,就像那盞燈光,不管是時隱時現、是有是無,帶來的就是在危難中的一點希望,一有了希望,人生就有方向,只要能耐心的走下去,就會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信仰觀世音菩薩、信持大悲咒,只要長時薰修,就能得到菩薩慈悲的護持。
第十二是「不為惡人厭魅死」。
厭魅是利用妖邪法術,致人於死,雖然這種情形在現代社會好像已不存在,但是我們也經常從報紙和電視上看到還是有一些不肖的江湖術士和邪惡神棍,仍是以符咒和假借神意來蠱惑人心,甚至達到詐騙的目的。真心持誦大悲咒,就不會受到這種妖邪的傷害。
十三是「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
邪神惡鬼是對心性邪惡的人,才會產生傷害。一個人心存邪念,神智就會不清,做壞事而不自覺,做多了,就會自作自受,使自己受到傷害,而心中有惡念,也就有了鬼,這些鬼有各種不同的形貌,像使人迷於賭博的賭鬼、使人沉迷女色的色鬼、喝酒致死的酒鬼等等,常唸大悲咒,這些邪神惡鬼就沒機會附在身上,為非作歹致人於死。
第十四是「不為惡病纏身死」。
惡病就是很難治癒的病,在目前來說,像癌症就是惡病。因為患了癌症的人,都會拖上一段時間才會死亡,而在治療期間,病人要承受很多的痛苦,除了肉體上的痛之外,心靈上的苦,更是不堪言狀,這就是惡病纏身。還有植物人也是惡病,雖然植物人不會感到身心的痛苦,但是那也只是茍延性命,已完全失去人生的意義,尤其這種病拖累親人,也是一種罪業,或許這種遭遇是由別人造作而來,卻也是自身的最大不幸。一旦患上這種惡病,真心誠意的持誦大悲咒,會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第十五是「不為非分自害死」。
非分自害就是自殺。不管用什麼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都是不應該的事情,人的生命是經過無數的善業善緣才能成就的善果,要是不加珍惜,實在是一種不可彌補的罪業,就修習佛法的人來說,自殺而死的人是很難不受惡道輪迴之苦。常常持誦大悲咒能夠使人心性清淨、慈悲,絕對不會有自殺的念頭。

誦持大悲神咒者,不被如是十五種惡死也。得十五種善生者:

經文講述:

經文是說:只要能真心誦持大悲神咒的人,不祇可以避免以上所說的十五種惡死,還能得到十五種善生。
什麼是十五種善生呢?在沒有講觀世音菩薩的十五種善生之前,先要說明一下什麼才是善生,簡單的說,善生就是美好的人生。這樣的人生,一般而言通常包涵著身、心、靈三個層次,就身來說,追求物質的享受和慾望的滿足,是每個生命的基本需求,而物質和慾望給人最大的傷害就是永無休止的貪婪,沒有多少人能跳脫這樣的誘惑,因此只是物質上的欲求和滿足,並不是真正的善生,歷朝的皇帝在宮廷中所得到的美食和居住的豪奢,並不代表他們能得到屬於自己需要的快樂。既然生理上的滿足不能達到心理上的滿足,那麼心理上所追求的又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榮譽和成就感。很多偉大的發明和事業上的成功,都是一些將物質享受放在最低要求的人,所謂廢寢忘餐,在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工作態度上最能展現,諾貝爾獎的得獎人,十之八九都是用極大的毅力和犧牲了很多的生活享受,才能獲得世人的尊崇,一旦得獎,帶來心理上的快樂和榮譽感,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快樂之後呢?榮譽也慢慢的褪色了,這時候人才會感受到需要另一個最高層次的探索,那就是靈的期待,在物質生活和心理上的需求,都難以解決生命的根本問題時,超越人生領域的宗教思維,就會自然的進入人的生活之中,大致上說,宗教的出現都是對世間的生活產生某些失望因素的時候,才會引起注意,當宗教純淨的理念被世人接受之後,人的生命,就進入了另一個玄思冥想的境界,在這個境界裡,充滿玄奇和希望,不管是生老病死、恩怨情仇都會在這裡找到安慰和寄託,人一旦進入靈的境界,奢華的生活就會漸漸儉樸起來,充滿妄想和疲累的心也會平靜下來,生命也有了一點自在和安樂。靈代表著生命最高的意義,沒有喜怒哀樂,也淡化了生老病死的苦痛。靈究竟是什麼呢?或許我們能從虔誠受持大悲咒的感悟中,得到一些真實的體驗。
人生不必有太多的期待,只要對現在擁有的一切,能真心的疼惜,就勝過一切的盼望,記得宋朝晏殊在浣溪沙詞的下半闕這樣寫著:「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惜眼前人。」透過內在心靈的信念,在現實生活境遇中,親身體悟才能探究出人生的最高境界,我們有緣在此相互研習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陀羅尼經,也祇是在透過這樣的研習,能在自己面對人生的許多問題上,得到一個努力的方向,在慈悲的情境中,獲得一些清淨和自在,這種內在的成就,對於了解善生,一定會有不少的助益。

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國;三者,常值好時;四者,常逢善友;五者,身根常得具足;六者,道心純熟;七者,不犯禁戒;八者,所有眷屬恩義和順;九者,資具、財食常得豐足;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十三者,龍、天、善神恒常擁衛;十四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十五者,所聞正法,悟甚深義。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種善生也。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

經文講述:

這十五種善生看似簡單,事實上得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現在分別作一些說明:
第一是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善王就是能行善道的國王。一個人能生長在常以行善為治理事務的環境當中,必然會得到很好的生活照顧,既不會擔心受到壓迫,也不會有饑寒之虞,歷史上所說的太平盛世,就是因為有一位德行和能力都很好的善王在領導政府,才能使民生樂利、國泰民安。常唸大悲咒的人,就會生長在這樣美好的環境當中。
第二是常生善國。
善國就是行善道的國家,歷史上說的禮義之邦,就是在強調這樣的國家,政府和人民都是崇禮尚義、愛好和平,既不會窮兵黷武,也不會逞兇鬥狠,人民都會安居樂業、和平相處。常唸大悲神咒,就會得到這樣國泰民安的生活環境
第三是常值好時。
在人的一生當中,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能過著太平舒適的日子,不僅生活上豐衣足食,工作上也都能安定順利。這樣的人生,只有常唸大悲神咒的人,才會感受到天天都是好時節,無門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天天都是好時節。」能真心持誦大悲神咒,就能忘卻閒事。
第四是常逢善友。
善友簡單的說,就是好的朋友,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意思就是有益於自己的好朋友需要有三個條件:一是友直,就是為人處世要能公平正直;二是友諒,就是胸襟要寬宏體諒;三是友多聞,就是要能精進不懈、見識廣博。能有這樣的朋友,當然會對自己有所增益,見賢思齊和近朱者赤都是鼓勵人要多結識一些好的朋友,在佛經上有善知識的稱讚語,意思也是指朋友而言。善知識就是對我有益、能導引我向善道的人,《法華經》說:「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如果再加以區分,善知識也有三種:一是外護善知識,就是能護持我不生畏難之心、能夠安心修道的人;二是同行善知識,就是能與我志同道合、相互勉勵的人;三是教授善知識,就是能傳達教義、指導我去惡行善的人。這與儒家所說的益者三友,確有相同的意義。
佛經上參訪善知識最多的人,就是善財童子,《華嚴經》記述他曾歷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一般人很少有善財童子這樣的機緣和耐力,但是能夠常唸大悲咒,就能有緣結交一些善知識。
第五是身根常得具足。
身根是六根之一,根的意思是能生,例如眼根對於色境而生之眼識,耳根對於聲境所生之耳識,乃至意根對於法境而生之意識,能夠常唸大悲咒,就能使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圓滿具足。《圓覺經》說:「心清淨,眼根清淨,耳根清淨,鼻舌身意復如是。」唸大悲神咒,只要心清淨,就能消除一切外在的惡障,內緣不生,外境不染,就會使自己莊嚴自在。《智度論》說:「六根清淨,善欲心生。」天天真心持誦大悲神咒,必會福慧具足、身心安泰。
第六是道心純熟。
純就是清純不雜,熟就是成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修道的心要能純一不染、自在成就,只要能常唸大悲神咒,就能漸漸到達此一境界。菩薩深知在紅塵之中的眾生,為生活終日忙碌,難免不受外境感染,要使眾生能精進不退、道心堅固,一定要有一股安定的力量時時在提醒,而誦唸大悲神咒既方便又神奇,就是使道心純熟最大的神聖力量
第七是不犯禁戒。
這是指一個人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都要有一種規範,能夠按照自己設定的行為準則去生活的人,一定會輕鬆自在、很少煩惱,尤其在團體之中,每個人都能遵守團隊的規定,才能形成一種人文的素養,做一個知足常樂的人。常唸大悲神咒,可以使自己的身心時時受到護持、不犯禁戒、沒有過失。說到這裡我要強調一下,我們大悲佛學苑所倡導的修行四願,如果大家都能夠好好的修習,一定會養成言顧行、行顧言、嚴守規戒的良好生活習慣。
第八是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眷屬通常是指與自己有親近關係的人。大家平日相處,都能謙和禮讓、知恩報德,就能一團和氣、共享快樂。我們從小受教育,所知所學其實都在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儒家所強調的孝悌忠信、兄友弟恭,都在教化人在家庭中的生活態度,而佛教對於尊師重道的行為,更是列為修行成就的重要指標,一個人從師學道,一跟就是十年、二十年,才能得到師父的真傳,沒有這份耐心和修養,是很難有所成就的。《六祖壇經》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可見恩義忍讓就能使一家和順、自在安樂,持誦大悲神咒最大的好處,就是使人能常存慈悲之心,待人接物也就自然會謙和有禮、清淨自在了。
第九是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資具財食是指資助自己的生活用具及財物食品。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活所需本該富足,但是也有很多人為生活辛苦奔波,三餐不繼,但不管情況如何?能捨棄對物質的慾望,抱著清心寡慾的生活態度,雖然沒有豐足的資糧,還是能過著平安喜樂的日子。上次我和大家提到的顏回和陶淵明,他們在生活上都很困窘,但是「回也不改其樂」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情懷,仍然為後世留下很動人的典範,何況我們今天都還能過著衣食具足的生活,應該更有餘力去為自己的人生,尋求更高一點的境界。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和真心持誦大悲神咒,就是一項非常好的選擇。一個重視自我修養的人,能有機會讓自己不斷的精進成長,就要好好的珍惜這難得機緣,而資具財食在慈悲喜捨的情境下,當然也會食用俱足了。
第十是恒得他人恭敬、扶接。
扶接的意思,就是扶持和接受。一個人能得到別人經常的幫助和愛護,是非常大的福報。尤其在見利忘義的社會,大多數人都很吝惜自己的付出,能有人恭敬的來護持,實在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機緣。而這種機緣的獲得,必然是源於自己也有長期的付出,才能引起社會人士的尊敬。因此能捨在先、得到在後的觀念,一定要確實的付諸實現,事事先人後己,處處多為別人著想,是獲得別人尊敬扶持的不二法門。經常持誦大悲神咒,不祇可以淨化自己的心靈,體悟出熱誠奉獻是人生最可貴的情操外,還能用以教化眾人,因此要做一個受人常相尊敬的人,就從持誦大悲神咒開始吧!
第十一是所有財寶無他劫奪。
每個人對於自己擁有的財寶,都會非常的珍惜,財物如果無端被劫,一定會造成精神和物質上的很大傷害,因為用心保護屬於自己的資財,實為人情之常,只是社會上搶劫和謀奪的事件以及意外的災害,經常發生,要避開這樣不好的遭遇,除了自己謹慎之外,要仰賴外力的保護實在不多。觀世音菩薩說:常唸大悲神咒,可以免除這些不幸。這使我想起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前幾年我有一位同鄉長者,住在彰化一個眷村,有一次眷村發生火災,燒燬了好幾間房子,但是奇怪的是中間一戶房子,卻沒有被燒燬,大家在火勢撲滅之後,很好奇的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這家人房子的牆壁上掛了一幅很大的大悲咒,女主人每天都很虔誠的念誦,雖然這聽起來像神話,可是除了大悲咒的原因之外,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解釋,而流傳在民間的這一類故事,實在很多,相信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確實會護持有緣真心誦持大悲咒的人。
第十二是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人都有自己的願望,要想實現這些不同的願景,並不是想想就能達到的。世間每個人在人生的旅程上,也許都曾有過很多不同的夢想,但是卻在現實的面前,常常變得越來越渺茫,甚至夢醒時,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蘇東坡說:「多好竟無成」,可見世事之難,但是換個角度看,這就是人生。如果一個人能懂得省思世事成敗的道理,就會發覺過去的日子,雖然不一定很如意,但還是過去了,儘管沒有留下什麼?那還是難以忘懷的人生。在人世間很多事雖都難以稱心如願,如果能從宗教信仰上去尋求生命真正的平安和喜樂,應非難事,只要真心誦持觀世音菩薩的聖名和大悲神咒,就能生起感應。而這些感應在遭遇大小困難時,都會帶來心定神安的效應。例如在路上塞車時,我只要唸一句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心中的怨氣就會立刻消失不見。有位朋友身患攝護腺癌,指數高達38度,因為年紀已老,不適合開刀,除了以化學療法治療之外,並服用醫生開的藥品,而我也送了他一本《大悲咒解》,同時經常祈求保佑他,前幾天我去看他,指數已經正常,我問他情形,他說,有些不可思議,我勸他仍要依照醫生的診斷繼續治療,也請他常唸大悲咒。或許這些都是一種巧合,但是心誠則靈,只要誠心到一定程度,我絕對相信真的會「意欲所求」都能一一實現。
第十三是龍、天、善神恒常擁衛。
對於真心向善的人,除了菩薩會加以護持之外,即使天龍八部、一切善神,也都會經常給予保護。因為眾生愚癡的多,能有機緣真心去推行善業的人,確實很少。這些有情眾生,天神如果不加護衛,那世間的惡業就會越來越多,無辜的人會遭受更多的苦痛,菩薩和諸天善神,都是以慈悲度世,不可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是如何能與菩薩和諸天善神相感相應,那就要先讓自己心靈清淨、胸懷慈悲,這樣一念大悲神咒,那種神秘的力量,就會像電波一樣的快速傳送出去,所謂「千處有求千處應,苦海化作渡人舟」,千手千眼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和諸天善神,立刻就有感應。或許有人懷疑,這些話是真的嗎?答案是,確實是真的。問題是你的信仰誠不誠?誦持大悲咒的心意夠不夠?只要真誠的持誦大悲咒,只要默默的去行善助人,所得的福報就是最明顯的結果。前面我曾說過,菩薩不會懷疑眾生,眾生也絕對不能懷疑菩薩,否則一切功夫都是白費。堅定的信念,是人與菩薩之間最方便的橋樑,也是唯一的感應之道。
第十四是所生之處,見佛、聞法。
佛法從釋迦牟尼佛開始說法,到現在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了,全世界多數的國家,都有佛法在傳播,信佛的人,在十幾億以上,而且越來越多的人,不僅虔誠的信仰,並且熱心的參與弘法,因為佛法是善法,能使人去惡行善,能使人拔苦得樂,如今佛法已遍及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也就能隨緣隨喜的見聞到佛法的甚深妙義。佛法給人最大的功德,就是在引導眾生能明心見性、轉迷成悟,也許這樣的說法不會使人立刻就能明白,但是佛法本來就是只要有心向佛的人能按照修習的法門,靜坐潛修、調伏身心,時時保持心平氣和,處處留意不要使自己的心境受到外界的干擾,就能見佛聞法。而每天早晚持誦大悲神咒,每次七遍,時日一久,修行的效果便會自然的彰顯出來。佛法的修習,最重清靜,千萬不要去奢求任何能力以外的事,來影響修習的心境。內緣不生,外境不染,這就是修習佛法的最基本功夫,我們的修行四願和慈悲法門,就是修習的起步工作,只要這一步走的實在,也就自然能明瞭什麼是惡、什麼是善。能斷惡行善,就能見佛聞法,轉迷成悟了。
第十五是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在前面曾提到見聞佛法和修習佛法的入門功夫,與這句經文所說的有很多相關之處,佛法是正法,必須由正道去修習,而且要依次進修,不能妄想一蹴而就,修習佛法需要知、情、意三者併進:知就是學習去了解佛法;情就是要有熱情去修習,不能一曝十寒;意就是要有堅定的意志、持之有恆。三者互動互生,信、解、行、證已在其中。
佛法是人世間最具實用功能的法門,只要能真正體悟到佛法的要義,就能夠悟己度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對於一個真心修習佛法的人來說,若能心中念念有佛,佛就自在心中。
佛也是善的化身,心有善念就有佛。但是只有善念沒有善行,等於有願無行,見不到成就。因此,有善念還要有善行,有善行還要有善業。善行是自己的願力可為之事,但善業必須要在同事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完成。有善行,可得福報;有善業,能見因果。信因果,才能積善;能積善,才有功德;有功德,可免輪迴之苦。這就是佛法的深義,雖然淺顯,卻是我們修習佛法應有的基本信念。
觀世音菩薩在說明真心持誦大悲咒的人,都能得到以上所說的十五種善生,即使諸天神祇、天龍八部與世間眾生,都應該常常持誦大悲神咒,不能有所怠忽,千萬不要以為唸大悲咒只是一種形式,或者受到別人的影響才去唸,持咒如果不能真心誠意、持之有恆,將之列為生活的一部份,就是唸了也是沒有效應。
以上是對十五種善生的說明,提供給大家作為修習大悲神咒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