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十句:南無悉吉埵.伊蒙阿唎耶


咒語:第十句。

南無悉吉埵伊蒙阿唎耶   

觀世音菩薩現龍樹菩薩相

講述:

這句咒語是由(一)南無(二)悉吉埵(三)伊蒙(四)阿唎耶,四個詞語組合而成。

「南無」為皈依;「悉吉埵」意為禮敬;「伊蒙」意為真我;「阿唎耶」意為聖者。「南無悉吉埵伊蒙阿唎耶」全句的意思為皈依和禮敬真我聖者。

    這句咒語是觀世音菩薩為度化眾生要皈依和禮敬真我聖者,才能不為妄念所迷。所謂妄念的意思,乃是指眾生誤以五蘊和合之假身為我,而使我執生根,衍生諸種煩惱。與此假我相對的是自在無礙的真我,但真我無我,從佛法的本義來說,宇宙間一切萬物的形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並無恆常不變的主體,《阿含經》記述「構成我們身心的『五蘊』(色、受、想、行、識)及六根對應的六塵,都是假有、無實體、無我之存在。」而在大乘佛教的思想中,也都認為「人我、法我」都非實有,只是一種空性。如果要進一步探討空性的意義,必然要從多方面來解釋,才能說得清楚,這裡只能簡單的說:空性就是能離我、法二執的本體,亦即依空而顯之真如實性。而所謂真如,乃是真實如常之義,亦即諸法之體性真實不變,《唯識論》說:「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這與佛性、法身、如來藏、清淨心等具有相同意義。

    佛菩薩都是真我的化現,與眾生本無分別,只是眾生為客塵所染,本來清淨光明的自性失去光明,若要使此「本自具足,本自清淨」的自性,能不受客塵所染,持名念佛或淨心持咒,便能逐漸的使塵埃拂盡,而回歸自性的光明,與佛菩薩的真我相應。就如我們現在念大悲咒,在念之前先稱誦「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聖號,雖一時未見福報、功德,但福德已在其中。眾生雖不能將假我留存,但可藉一心修行,使善根慧命永在。佛菩薩要眾生修持佛法,因為佛菩薩也是如此修持而得到無生無滅的成就。所以修一世佛,積三世緣,緣之能起能生,就是因為有這一點修持的慧根。

    佛法以人之為人,因有人身,此身形貌乃為因緣和合而成,一旦因消緣滅,此身便不存在,故稱之為假我。而與假我相對的便是真我,真我與假我不同之處:假我有生滅,真我無生滅;假我有五慾六塵的煩惱,真我無煩惱。以人來說:人身有生命的限制,命終形散,無法存續,但人的善根慧命,亦即佛所說的真如本性,卻能在形化之後,繼續存在,而且如果在世之時能修善業,這個善根還會重新再現,雖然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再現之身為何?但有修行果報的人,自己會慢慢體悟,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是最明顯的一位。而藏傳密法的轉世之說,亦是如此,像這樣不識字義而明佛理,對佛法無師自通的人和「靈童」,都是真我的一種顯現。由此可知,真我乃是人的一種自性,與生俱來,也就是惠能大師在《壇經》所記:「本自具足」。

    觀世音菩薩繼化現馬鳴菩薩之後、再化現龍樹菩薩,以這兩位大乘佛法開啟和弘揚的真我聖者,來教化眾生,修學大乘佛法,可知菩薩的慈悲,實是無量無邊。這也說明了「大悲咒」雖是密法,但也是顯法。對於初學佛法的人,能有此方便之法來修學大乘教義,確實會產生直接的效應。而大乘佛法的修學,只要能以無比堅決的願力為導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利人而自利、先人而後己,持名念咒必會日益精進,特別是我們在研習之前,先到佛堂禮敬觀世音菩薩聖像,接著念咒迴向眾生,這都是慈悲的表現,只要能常住生根、歷久不退,大家必能福慧增長,修今生也修來世,度眾生也度自己。

(請點菩薩示現圖參閱釋義)